十一色

十一色
﹝出大乘廣五蘊論﹞ 色以質礙為義。 謂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、 無表六種, 即內色也; 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五種, 即外色也。 凡有十一種之別焉。 〔一、 眼〕, 謂眼根, 有形質可見, 故名色也。 〔二、 耳〕, 謂耳根, 有形質可見, 故名色也。 〔三、 鼻〕, 謂鼻根, 有形質可見, 故名色也。 〔四、 舌〕, 謂舌根, 有形質可見, 故名色也。 〔五、 身〕, 謂身根, 有形質可見, 故名色也。 〔六、 色〕, 謂眼根所見青黃赤白等色也。 〔七、 聲〕, 謂絲竹環珮等聲, 以其實可聽聞, 故名色也。 〔八、 香〕, 謂栴檀沉水及飲食等香, 以其實可嗅聞, 故名色也。 〔九、 味〕, 謂甘淡鹹苦等味, 以其實可嘗知, 故名色也。 〔十、 觸〕, 謂妙衣上服, 柔軟細滑等觸, 以其實有觸對, 故名色也。 〔十一、 無表〕, 無表者, 謂不可顯示之色也。 如四禪天定中色, 眼中一分淨色, 皆不可見, 不可顯示; 又如意識緣想過去種種境界, 雖無表對, 想境實見, 故名無表色也。 (四禪天者, 即色界初禪、 二禪、 三禪、 四禪也。 一分淨色, 即眼識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